“黄马甲”又上巴黎打砸抢:法国人200年前埋下的“雷”,终于炸了
◆构成国家强大的因素是人。
正解局出品
刚刚过去的星期六,在法国“黄马甲”又走上巴黎街头,打砸抢烧。
法国安排了5000多名警察,关闭了多个地铁站,并且逮捕了40多个抗议者。
这场“黄马甲”运动,是法国50年多来,最大规模的骚乱,而且主要集中法国的“心脏”:首都巴黎。
规模空前的社会骚乱背后,其实是法国经济、人口危机的一次集中爆发。
但“炸弹”其实在近两百年前,已经由法国人自己亲手埋下。
1. 无休无止的打砸抢烧
先简单交待下这场空前的法国社会危机。
骚乱的直接导火索是,马克龙政府为履行《巴黎气候协议》,计划上调燃油税,其中,每升柴油涨价6.5欧分(1欧分约等于人民币7.6分),每升汽油涨价2.9欧分。
法国每千人拥有汽车590辆,平均算下来一个家庭就至少有一辆汽车。
绝对涨幅看似微不足道,但是对于经济疲软多年的法国来说,一下点燃了大众的怒火。
法国虽然贵为世界“五大国”之一,也是欧盟“三驾马车”之一,但这些年来,经济发展却是举步维艰。
近10年来,法国GDP只有2011年一年超过2%(为2.08%),大多其他年份基本在百分之零点几到一点几徘徊,而且普遍落后于德国、英国等欧盟经济强国。
在另一方面,法国的失业率常年保持在9%以上,青年失业率更是在20%以上。作为比较,德国近5年失业率在3%—5%之间,青年失业率也只有6%—8%。
还有数据显示,2008—2016年,法国家庭购买力不升反降,平均下降440欧元。对富人来说,收入即便下降,但家底厚实,最贫穷的家庭有各类补贴,所以,中产成为“夹心层”,受到冲击最大。
欧盟部分国家(地区)2019年1月青年失业率
去年11月17日,法国28万民众穿上“黄马甲”开展抗议活动。从此,每周末“黄马甲”都会上街抗议,到现在已经持续了18个星期。
后来,抗议逐渐变成大规模骚乱,夹杂着严重的暴力,人群冲向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,焚烧汽车、打砸商店、玻璃橱窗、破坏古迹,甚至有“黄马甲”冲入私宅,放火……警方组成人墙,释放催泪瓦斯、高压水枪。“黄马甲”运动的烽火,迅速燃遍整个法国。
到目前,已经有上十人死亡,两三千人受伤,很难想象在和平年代,发达国家内部竟然会有这样重大的死伤。运动还造成几十上百亿欧元的经济损失,有统计显示,拉低法国四季度GDP增长0.1个百分点,要知道法国四季度一共才增长0.3%,可见运动破坏力之大。
即便马克龙政府在去年12月初就妥协,宣布暂停上调燃油税,但3个多月过去了,“黄马甲”运动还是没有停歇。
2. 两百前埋下的“人口炸弹”
这场巨大的危机的根源,细究起来,其实是法国持续了百年的人口问题。
我们知道,法国气候温和,平原面积广阔,自然环境非常优越,所以,法国在欧洲长期是除了俄罗斯之外人口最多的国家。
但在1866年,德国人口第一次超过法国之后,1909年英国人口规模又超过法国。
法国和德国、英国人口规模比较
除了法国人追求享乐,少生育也有利于个体向更高阶层流动。
但更重要的是,法国人口政策掉进了英国人的“陷阱”。
1798年,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发表了《人口论》,其中的核心观点是: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,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,人口大数量、持续的增长需要相应的生活资料匹配,可以用晚婚晚育甚至不育等“预防措施”调控,否则人口增长会受到饥荒、疾病、战争等因素的抑制。
马尔萨斯的《人口论》发表后,在英国并没有受到什么重视,但翻译成法文后,法国朝野上下受到巨大震动,开始推行马尔萨斯的学说。
对于这个问题,孙中山先生就看得很清楚了。
从此,法国人口增长变得十分缓慢。
早在1897年,法国著名统计及人口学家Jacques Bertillon就写下:
虽然我心如刀割,但我还是要说,我正注视着指明我们的国家终将消失的铁证。
当时,5年里,法国人口一共才增加17万人,女性平均生育率只有2.98,在西欧垫底,同期德国生育率则高达5.09。
但法国政府仍然不为所动,并没有采取鼓励生育的有效措施。
一度,法国还把避孕和流产的宣传,当作犯罪行为进行惩罚。
直到1917年5月,法国政府开始向公务员发放临时补贴(到孩子16岁),二战前期,才扩大补贴范围,终于在一百多年后,才调整了人口政策。
二战后,戴高乐又号召:
为了国家的前途,殊有必要敦促民众在 10 年内生 1200 万漂亮宝宝,因为这是法兰西必不可少的。
即便法国不断完善生育福利,但整体来看人口政策收效不大。150多年后,法国的人口规模只有德国的80%,相差1500多万(2017年,德国为近8270万,法国约6712万)。
法国现在拥有较高的生育率,但是2018年出生人口也只有76.7万,相比德国是80.5万。
这种人口规模的劣势,在战争年代,反映在战场上,法国和德国对决中,几乎都处于下风。
而在现代,这种人口劣势则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深入持久的负面影响。
3. 恶性循环的螺旋
1970年代以来,法国政府在强势工会的压力下,不断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、福利水平,导致企业税负高企。
早在2012年,标致汽车就表示,设在斯洛伐克的工厂每小时人工成本为10欧元,而在法国却达到35欧元。在36个OECD国家中,法国税收占GDP比重高达46.2%,远超平均水平的34.2%,位居第1。
在德勤发布的2016年度
“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”中法国排名全球22位
再叠加人口政策,造成了劳动力短缺。目前,法国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经在20%左右。
而15—64岁的青壮年和逐渐进入的劳动年龄段人口,总量少。
英国、德国、法国历年青壮年和逐渐进入的
劳动年龄段(15至64岁)人口总数统计比较
这些因素综合起来,极大地削弱了法国制造业竞争力。
大量制造业企业外流,导致产业“空心化”。有数据显示,法国雇员超过万人的大型企业,80%的员工、88%的利润都在海外。
在具体企业上,法国现在最大的上市公司是奢侈品公司LVMH(LV母公司),第二是石化企业道达尔(TOTAL),第三是化妆品公司欧莱雅,第四是制药公司赛诺菲(SANOFI),第五才是空客,法国制造业的标志,市值不到LVMH的一半。
反映在数据上,最突出的表现就是,法国的工业增加值上世纪60年代,在GDP中的比重超过35%,现在已经降至20%以下。
服务业大多是中小企业,工会力量较弱(50人以下的企业里,基本不存在工会),所以,服务业已经成为法国人就业的主要领域。
但是,实际上,服务业生产率提高速度比制造业要缓慢,带动技术进步的能力也弱,所以,也没法很好地拉动经济增长。
由此导致恶性循环:劳动力短缺,制造业福利高企,所以,制造业衰败,就业集中在服务业领域,经济增长乏力。
最明显的一个后果就是,法国2018年货物贸易逆差高达599亿欧元。
由此还带来一系列问题,比如,法国政府试图吸引移民缓解人口危机,却带来严重的族群矛盾。
金融信息等服务业“金领”职位多集中在巴黎,大部分法国其他地方则是低端的餐饮业、住宿业,导致巴黎和其他地区的差异不断扩大。
4. 结语
2016年,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醒悟:世界上没有不具备强劲工业实力的大国。
但不知道,他是否看过法国300多年前学者魁奈的一句话:“构成国家强大的因素是人。”
土地为财富之母,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。法国错误的人口和福利政策,导致劳动力短缺,人不思劳作。
但愿,“黄马甲”在凯旋门前燃起的熊熊大火,能让法国找到问题根源,也能给更多国家带来警醒。
商务合作 QQ:331234769
▼